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是我们应对新阶段发展的困境、实现发展模式创新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
这是因为,只有抓好自主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提高单位土地和资源投入的产出率、种出“高产田”,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走向高端化、集约化;只有抓好自主创新,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初级劳务工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大大下降,实现人口结构的调整优化、减轻人口压力、破解人口难题;只有抓好自主创新,才能对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使资源消耗增长相对经济增长实现显著下降,提高“绿色GDP”的贡献率,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自主创新正是实现高定位、新发展、大跨越的根本路径和持续动力
具体来说,通过创新可以为城市发展产生四个方面的“推动力量”。一是产生直接推动力。自主创新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通过创新不断升级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内生地提高“第一生产力”的先导性、带动性、跨越性,从而直接推动生产力全面提升,推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催生体制推动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而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新,又必然会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体制性推动力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必然要求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三是形成综合推动力。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将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效应,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效率型、服务型、阳光型的现代政府;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持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构建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四是带来思想文化推动力。创新是思想火花的结晶,是开拓精神的渊源,是先进文化的体现。通过自主创新,可以不断催生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的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无形资源和强大动力。
建议:
一、抓战略,不断巩固和强化创新驱动的主导战略地位
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使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企业发展、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等都围绕创新驱动这一核心进行,确保各项工作体现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的提升;以有利于促进创新为标准,完善土地使用、财政资助等政府资源的配置方式,使各种资源真正向创新创业实现倾斜;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使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真正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模式真转真变的两大战略抓手。
二、抓政策,不断优化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首先,要以政府创新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一个创新型政府。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不断强化政府自身的创新,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其次,要以法定框架推进自主创新。完善的法制既是开展自主创新的保障,也是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要加快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专项法规、规章,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入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法规,逐步将促进自主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第三,要以政策手段引导创新。抓紧出台有关创新驱动的实施细则,努力当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要研究合理运用政府采购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使整个经济体系围绕自主创新实现新的跨越。
三、抓重点,不断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水平
技术创新活动是由科技研发、孵化器、风险投资、产业化、产权交易等组成的一个完整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抓好在自主创新活动中起基础作用、主体作用、带动作用的重点环节,实现重点突破。第一,着力强化研发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博士后”流动站。第二,着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产业是技术创新的肥沃土壤,只有扎根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要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创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自主创新最活跃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第三,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三大战略”。把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三大基础战略,加快实施“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战略,抓紧出台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推动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品牌认同和产品附加值,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第四,着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创新。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大力开发利用全球资源,在新的平台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抓服务,不断完善创新生态
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企业家服务的体制机制。企业家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力量。要进一步发挥服务职能,做到贴近、贴身和贴心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其次,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服务。要积极谋划建设“五大平台”,即建设创新公共基础平台、创新资本平台、创新合作平台、最佳创新成本平台、创新文化平台等,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平台,加快公共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公共检测和科技信息等平台的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水平,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创客空间、创客驿站等载体。同时,鼓励和培育专业的科技服务与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与个人的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