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应创新履职实践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民建应创新履职实践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福田十七支部 吴伟旺 点击数:2525 发布时间: 2015-10-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吹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军队改革、国企改革、公安改革、央企薪酬需改革、生育改革等全面推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改革决心。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引发全世界关注,西方媒体大幅报道,热议中国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更多经济改革序幕,在2020年前,中国共产党将在关键领域实施更加坚决和强有力的改革,市场将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大背景下,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有力推动自身在履行职能方面的创新实践,以进一步推动自身建设,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是民建当前的历史使命

纵观民建发展史,自民建成立起,面对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民建就顺应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的呼声,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1948年,民建响应“五一口号”,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为筹备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建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而不懈努力。

回顾民建70年,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指导下,民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民建参与国家建设、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厚的历史依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作贡献,是当今时代赋予民建的新的历史使命。

二、民建参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独特优势

民建的酝酿和成立,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摧残下,生存极为艰难或濒于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工商界的代表人物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感到靠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能为民族工商业拓展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于是,一部分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与他们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民建自成立就有非常鲜明的经济界特点,成立后更是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前夕,民建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贯彻《共同纲领》,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教育推动会员进行自我改造,带动工商界人士爱国守法、依法纳税、支援国家建设,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根本好转,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在参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中,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作出了突出贡献。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民建配合中共和政府,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团结和带动广大工商业者,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接受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为顺利完成和平改造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民建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尽心竭力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努力发挥参政党作用,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献计出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民建各级组织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创新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和建议。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是发挥优势,形成若干品牌,如: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论坛、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建华课堂等。

经济界特色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济界特色是民建发挥参政党作用的优势所在,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的优势所在。民建的企业家和经济理论队伍广泛分布在各个经济领域,一方面,民建会员可以直接参加经济活动,以经济个体的具体经济行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促活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民建可以利用自己队伍的智力资源进行社会经济调研,以专业的角度发现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且专业地提出具体对策。

民建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民建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三、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民建创新履职实践

当前,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民建支持和参与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全会的政治道路认同、奋斗目标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民建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者,不能仅仅是“敲边鼓”,更不是只当“鼓掌派”。要切实增强参政党意识,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作为,以当事人的定位积极履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民建要不断培育自身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参政党的民建与执政的共产党一样,都面临着怎样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这是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与此相适应,民建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就是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按照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的要求,做出新的时代回应。民建要在支持和参与改革的实践中,深刻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认真回答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自身改革创新的意识,积极推进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努力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

四、关于民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一是要重视学习,不断增进政治共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民建要系统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民建自身的理论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要按照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对民建助推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重大论断,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肩负的历史任务也更加艰巨。民建要锐意进取,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参政党的历史责任,成为深化改革的助推力量;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民建先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要提升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建言献策能力,切实增强履职能力。

三是要当好 “智库”,全力推动改革发展。要发挥民建基层会员接触经济一线,了解情况真实、解决问题办法切实的优势,从调研中了解情况,从情况中发现问题,从问题研判中选准改革路径,从问题发生的规律上把握改革措施,以问题倒逼改革。在调研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督促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改革方案制定和论证程序,谋实谋细改革举措,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采用召开座谈会、联谊会等各类形式,邀请经济界的企业家、学者等,共同围绕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出谋划策。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深化改革。民建要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团结经济界相关人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深化与港澳台各界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使企业能够共享“改革红利”,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