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23年“两会”胜利召开 深圳民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认真履职
深圳市2023年“两会”胜利召开 深圳民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认真履职
作者:民建市委会办公室 点击数:18292 发布时间: 2023-02-17


   2月13日至15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胜利召开。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深圳市委会主委乔恒利,民建深圳市委会副主委王志毅、费晓愈、高海等20位深圳民建市政协委员参加会议。2月14日至16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召开。民建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曾玉芳等8位深圳民建市人大代表参加会议。

   深圳民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深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政协会议期间,民建深圳市委会常委周璇代表民建深圳市委会作了题为《发挥“母工厂”集聚效应,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提出要从编制“母工厂”建设计划、鼓励外部企业建设深圳“母工厂”、完善“母工厂”投资扶持政策、构建“母工厂”“1小时经济圈”等四方面出发,形成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制造业产业链的生态方式,稳住深圳先进制造业基本盘、把住制造业当家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民建深圳市委会和政协委员共向大会提交了40件提案,其中集体提案11件,主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消费旅游目的地、设立深圳未来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深圳数字文化产业先行区、解决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构建基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招商政策、盘活不良资产、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构建跨市场统一违约信用债交易市场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履职建言取得的丰硕成果。民建深圳市委会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被多家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关注。

   人大会议期间,深圳民建市人大代表以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审议政府、“两院”等工作报告,积极参与相关小组讨论,结合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凝心汇智,共提交24份高质量的建议。

   “两会”期间,深圳民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积极接受省、市主流媒体采访,热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发出深圳民建“好声音”。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会主委主委乔恒利在接受深圳新闻网采访时,指出今年民建深圳市委会共向政协大会提交了集体提案11件,其中,民建深圳市委会在政协大会上作的题为《发挥“母工厂”集聚效应,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言,是基于深圳兼具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地的优势条件而提出的集体提案。提案建议,深圳可以利用“母工厂”的核心机制,形成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制造业产业链的生态方式,以保证深圳在未来科技创新、科技制造的发展上,始终保持“高地”“高端”“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王志毅建议依托行业头部企业搭建时尚产业数字化服务商业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彻底打通制造端、消费端、人才端、技术端、设计端、金融端、政府监管端等市场主要端口的数据库,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时尚之都。

   市人大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曾玉芳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金融发展经验,结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轻资产、存货多的经营特点,发展跨境货押融资,由银行与海关总署合作共享货押信息,政府出台保税区货物抵押、质押标准化、规范化政策,以解决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问题。

   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费晓愈指出未来5-10年,新消费将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深圳应加大本土品牌扶持力度,营造消费深圳本土品牌氛围,“要建立本土品牌自信,热爱家乡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消费家乡的品牌产品,不仅有面子更有感情。”

   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高海建议从推动深港组合港试点和政策法律创新、搭建深港国际航运共享大数据平台、逐步拓宽深港国际航运中心场域、加快发展深港国际航运配套产业四个方面出发,在盐田港监管区域内划出一特定区域,与香港葵涌码头整合成深港国际航运中心示范点,两港合一港,两港之间水路由港澳小船快速连通,实现航运中心内两地物流工具的自由调拨,最大限度实现往来深港货物“陆转水”,解决港城矛盾。高海副主委还建议快沙头角口岸重建项目建设进度,在充分保障口岸通关功能的基础上,叠加国际旅游服务、国际化特色消费中心及交通枢纽功能,有力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并拉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

   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会常委梁敏华建议深圳在宝安布局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项目,同时加快启动深职院宝安校区项目,积极谋划组建职业教育大学,协同正在推进的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建设,一体化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和创新创意人才。

   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常委张东辉认为,目前深圳常规公交吸引力仍显不足,没有达到以公交方式最大化满足短途出行需求,建议从规划引领、改变服务方式、加强投入保障等方面,提升常规公交吸引力,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出行便利。

   深圳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会常委黄迈建议在深圳设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协调机构,大力鼓励港澳大学、研发团队等建立产业研究院、孵化器,并设立专项激励基金。探索允许香港认可的专业资格人士在深圳直接执业就业,打造香港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等。

   深圳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会委员王艳梅建议深圳需做好总部企业台账,掌握总部贡献,定期进行履约核查;加快总部基地建设,落实“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战略,重点落地“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型总部”;完善总部企业支持政策,提升企业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推动深圳市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企业委常务副会长李鉴墨针对促进深圳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快打造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深圳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关于推动深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提案。

   市政协委员、盐田区总支副主委吴滨建议可利用深方梧桐山、大小梅沙等山海资源优势,打造专业的户外运动基地,与港方沙头角、八仙岭、红花岭等区域一体串联,共同举办跨深港的山地国际马拉松比赛。

   市人大代表、民建市委会企业委副会长陈焱建议,持续推进港人配套设施的项目规划,识别,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福海片区特色资源优势,集聚力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港人服务配套空间;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针对深港合作、先进制造业产业特点给予政策倾斜,争取重大项目优先落户合作区;推动共性技术平台在合作区的落地,发挥深港互补优势和技改催化剂作用,赋能现有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展空间规划,推动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保障空间增量、深港科创空间和配套服务空间。

   深圳市人大代表,民建会员徐浙鸿指出。国资委日前明确了央企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将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央企所掌握的产业资源,尤其资金、技术、人才等,将对深圳大力发展“20+8”产业集群发挥积极作用。建议深圳抓住这一机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制机制优势,瞄准央企精准招商,采取“一事一议”的鼓励扶持政策,吸引央企到深圳设立创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总部或基地。

   民建深圳市委会将继续竭诚尽智、紧扣中心、议政建言,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推动深圳“双区”建设、“双改”示范和省、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