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将陆续转发关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中共党史微课堂”,引导全体会员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建言资政,广泛汇集共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自那时以来,中国人民通过这一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不断翻山越岭、攻坚克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阔步前行。
这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
近代以来,为了解决“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个历史性课题,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各种主张、各种方案,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种种模式,几乎在中国都尝试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总书记指出:“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在中国人民顽强前行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彻底推翻 “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亿万中国人民才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
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答案。
从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到工农兵苏维埃,从各阶级阶层代表人士参加的参议会到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得出一个历史性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和宪法的公布施行,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总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得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结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三)